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9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金课”提升大学育人“成色”

《悖论:思维的魔方》《形势与政策》《汽车底盘构造》《大数据与城市规划》《人格心理学》《中国传世名画鉴赏》……教育部近日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批被喻为首批“金课”的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覆盖各省份和所有本科专业类。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旨在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也是力求通过提升大学课堂课程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效能,改变部分学校轻教学、重科研现状,助力大学回归育人之本,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金课”的认定,对广大本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们口中的所谓“金课”,是指内容丰富、视野前沿、方式创新,学生收获大、挑战也大的课程。随着打造“金课”要求的提出,任课教师对于课程设计的投入度将显著增加,高校对于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也将进一步优化,这将倒逼广大学生在学习上更投入,对待课程更上心、对待考试更用心。

  这也对广大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段时间以来,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碍于过往的评价体系,一些教师心中存有“课教得再好,不如发表一篇论文”的认知。一下课老师就不见踪影,一学期下来,学生难得和老师深入交流几次的场景也屡见不鲜。“金课”的认定,为广大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的老师注入了动力,也鼓励广大教师进一步在课程研发、课堂讲授、评价考核上下功夫,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上花精力,从而做到用心打磨课程、潜心钻研教学、静心陪伴学生成长。

  当然,这对广大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核标准和相应的制度体系上,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突出地位,向教学业绩好、课程建设好、学生口碑好的老师给予适当倾斜,让“金课”建设与科研成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鼓励更多乐于教学、善于教学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脱颖而出。

  推动“金课”成为学校育人文化的常态,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需要鼓励院系重视教研活动,推动集体备课,新教师与资深教师相互听课、充分研讨;需要推动教师主动拓展学术与行业、产业的对话和沟通渠道,将科学前沿和社会需求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推进课程内容与形式的与时俱进;还需高校充分挖潜教学单位和相关机构协同育人的内涵与潜力,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大学教育,育人为本。改革深处,课程为要。以“金课”建设强化教学的重要地位,完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提升大学育人“成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将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带动教材建设和专业发展。

  据介绍,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分为5类:线上一流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线下一流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优质在线课程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首次被纳入课程建设计划的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

  据介绍,本次认定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质量高、类型多样、参与范围广。课程涵盖所有本科专业类,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师广泛参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国家、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流本科课程还突出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优质资源与本地区、本校的结合,课程建设新理念与各学科专业的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在推动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继续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持续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助推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跃上新台阶。

来源: 人民日报




十二月会议安排


时间

地点

会议名称

12月4日


长沙

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讨会

12月11日


厦门

民法典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讨会

12月11日


深圳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会

12月18日


厦门

高校科研项目申报及学术论文写作研讨会

12月18日


昆明

双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训班

12月25日


杭州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讨会

*所有会议将同步开放线上直播,无法现场参会的老师可扫码进入直播课堂,订阅直播课程。

扫码关注我们

报名联系方式:

电  话:010-51945824

传  真:010-68806889

E - mail: cesc_edu@163.com  

联系人:蔡老师   刘老师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报名线下会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